不愿意再和上辈子一样无条件的讨好这帮人,虽然脸上没什么表情,他还是点点头:“知道去收拾一下东西就去。”
“那快点,你弟弟还饿着呢。”苏望海不耐烦的催促道。
苏景寻没理会他,把放在杂物间里的两个尼龙袋和挖菜用的小锄头拿走后就直奔村门口。
爷爷奶奶家并不在村门口,他太想摆脱这帮人了,连去爷爷奶奶家打个招呼都做不到。
从水泥路跳下村民们的菜地里,有熟人就打招呼问声好,没有就找找哪里有可以吃的野菜。
自从回了老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后,一家人吃不起饭的时候,奶奶总会带着他下菜地挖野菜加餐。
因为四月份了,田里新冒出头的野菜很多,而且苏景寻已经到了六岁半,还差几个月,今年的暑假过后就到了可以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
但是苏家人只供得起苏景寻的弟弟苏景华去镇上读幼儿园,因此能常常看见没有幼儿园上的苏景寻带着尼龙袋来菜地里挖野菜。
村民们也知道苏景寻家里的情况,好心一点的把他喊过去,分他一两把自家种的青菜也是有的。
苏景寻也不是白拿,帮人家拔杂草挖地,运气好还能捡几个村民不要的红薯回去。
这次也不例外,从村门口最近的菜地一直忙活到村外围靠公路的菜地,他就装了小半袋村民给的几把鸡毛菜和两个大红薯。
但是他也没有往家里走的意思,村民问,他就说去镇上给弟弟买奶粉,顺路挖点野菜去卖。
村民都知道苏景寻懂事就没问太多,而且村里在菜地忙活的人不少,荒郊野岭的,这里三面环山,只有一天破破的黄土路能去到镇上的集市里
人贩子不乐意看这种穷乡僻壤的村庄偷孩子,就怕偷到了逃不出去,因为三轮车都进不来。
路太小了,村民要想去赶集,也是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弯弯曲曲,这会都下午了,来回一趟,起码要晚上七八点才能回来。
所以出门卖菜都是趁早。
一不留神,几个小时的功夫,还真让苏景寻一路挖野菜一路绕着山路离开了这个小山沟。
因为天要黑了,他一个六岁的小孩,靠绕山路还要提着两大袋野菜实数不容易,天色一暗,他还真无处可去。
幸亏绕路爬的这座山,山腰处有个山洞,趁着天色还没完全黑下来,苏景寻以最快的速度收集两大捆干柴火回来,用家里顺来的打火机升起篝火。
还有两个空的尼龙袋,把尼龙袋铺在山洞门口平地的草地上,等火烧到有碳了就把村民送给他的几个红薯放进火堆里烤。
期间又做了一个简单的火把,顺着山洞四周又捡了很多柴火和野生艾草回来。
晚上冷,有山雾,被露水打湿的艾草盖在炭火上,散发出浓浓白烟,可以驱虫。
这样做是为了减少被蚊虫叮咬生病的概率,红薯烤好了,散发出甜甜的香味,让人食欲大开,不一会,五个大红薯,苏景寻就吃了两个。
剩下的用艾草包起来,留着明天早上起来了再吃,困到不行,又给篝火添加足够的燃料这才蜷缩躺在尼龙袋上睡着。
半夜火灭了被冷醒两次,苏景寻并不安稳,幸亏已经四月中旬了,明天就是清明节,可能是祖宗保佑,让他顺利度过了这个黑夜。
第二天就起了个大早,把昨天剩下的烤红薯热了热,吃好后就带着尼龙袋继续上路。
路上遇到野生的艾草和清明菜,能摘就摘,一个小时后,成功到了村子另一边的公路上。
往反方向走,一直走到快中午,才到下一个小镇的集市,因为要过清明了,小镇的马路上都是周围村庄聚集来的村民们摆摊做生意。
街道有多长,摊位就能摆多长。
苏景寻毕竟是活了两辈子的人,摆摊这种事很熟练,和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奶奶聊上后,就借着老奶奶旁边的空地摆起了摊。
两大袋的新鲜艾草和清明菜倒出来,没一会就聚集上来不少中年妇女和老太太们,因为当地的风俗,到了清明节,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青团子的时令美食。
可是新鲜艾草一般都是长在山脚下或者山上的,有点难采,清明菜更是,太小了,半个小时采一把还卖不到几个价钱。
忙着过清明的村民压根就没心思,不然就安排自己家的老人带着小孩在村庄附近的田埂上采一些够家用就行。
苏景寻年纪小,眼睛好,干活又麻利,从山里走出来,一天一夜的时间,整整两大尼龙袋。
加上他嘴巴甜,和老奶奶组队一起卖菜,老奶奶过来卖一些自家出产的土鸡蛋,老奶奶有称,但是不会讲普通话,和一些外地游客沟通起来困难。
正好有苏景寻帮忙,一边给老奶奶做翻译帮老奶奶卖土鸡蛋,顺路就把自己的野菜给推销出去了。
那些游客看到奶孙两经济情况都不太好的样子,掏腰包时十分爽快,土鸡蛋两块一个,野生艾草三块钱一大把。
不一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