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人民伟大的儿子,他深情地爱着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是一个来自东方的传奇,一生波澜壮阔,三落又三起,最终站立成为了人民心中一座永远不朽的丰碑。他是一个春天的故事,用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沉睡的华夏大地,让中华民族从此走向了伟大复兴。山高,海阔,人为峰。这一方美丽而神奇的热土,因为孕育了这样一位中国人民伟大的儿子,而令中外游客无限心驰神往。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更思邓小平。饮水思源。怀着对伟人的无限崇敬之情,当我一次又一次地走进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故里广安,伫立在淳朴庄严的小平故居,流连于清澈明丽的百花潭,拜谒于神奇秀美的佛手山,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追寻着伟人当年的闪光足迹,心灵便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洗礼,并为之感动,为之震撼。翻开当地志书,据载:广安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乡。1993年7月设立地区(之前大部分县份属于四川省南充市管辖),1998年7月撤地设市,辖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代管华蓥市。幅员面积6344平方公里,总人口460万。是四川省毗邻重庆最近的一个地级市之一,是四川进入三峡经济区的“东大门”记忆中,其实广安与司马相如故里蓬安相距不到200里路程,并不太远,两地之间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在1993年以前,广安和蓬安都同属于原南充地区管辖,那时,南充地区被人们称为“三总故里”:总司令朱德故里在仪陇县马鞍镇,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故里在顺庆区舞凤镇清泉坝村,曾任过总书记职务的邓小平故里在广安县协兴镇牌坊村,因此,邓小平和南充人民其实都是地地道道的老乡。从广安市市区出发,乘车前往邓小平故居所在地的协兴镇牌坊村,大致有五六公里路程,从市区到牌坊村去的沿途高速公路两旁,几年以前都种植上了苍翠挺拔的各种树木,如今,多年过去,各种各样的树木均已长大成林,沿途十里,鸟语花香,翠色欲流,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十里绿色长廊,车行其间,那茂盛的绿色,以及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仿佛母亲慈爱的大手抚摩着你的脸庞,让人心倍感温暖与亲切,令人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回家的感觉。车至牌坊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巍峨的牌坊,牌坊正中镶嵌的黑色大理石上书有“邓小平故里”五个白色的楷书大字,牌坊青瓦屋面,具有浓郁的川东北民居古朴典雅的风格,青瓦屋面两旁各有两层,和牌坊正中的青瓦屋面刚好形成三个依次递增的层次,据导游人员讲解,牌坊的建筑设计寓意了邓小平一生政治生涯中“三落又三起”的传奇经历。穿过牌坊,迎面而来的是宽敞整洁的青石板路面,路面两旁全栽种着各种各样高大挺拔的树木,树木大多是中央各部委捐植,有的属中央以及省市等各级领导人捐植,如今的小平故居占地830余亩,其实就是一个天然的绿色纪念园,整个景区绿树荫荫,嘉木森森,其实正是小平生前倡导的“大力植树造林,造福子孙万代”的思想的生动而完美的诠释。走进小平故居纪念园区,只见四处碧草萋萋,花木繁盛,林间各种鸟儿清脆婉转的鸣啭,曲径通幽,树林深处依稀可见清澈明丽的名为百花潭的池塘,池约四五亩地大小,池水清澈明丽,波光潋滟的水面上,鸭鹅嬉戏,怡然自得,塘中亦植有莲藕等各种植物,亭亭如美女的裙裾,婀娜多姿,让人疑心走进了陶渊明笔下宁静美丽的世外桃源一般。从百花潭旁青翠碧绿的林荫道上往里走,行至片刻,便来到一片小山坡之前,登上数级青石板台阶,便到了小平父亲的墓地了。据悉,邓小平的父亲名叫邓绍昌,字文明,生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曾在成都法政学校读书,受到一些新式教育。早年参加了当地的一种民间帮会组织“袍哥会”也叫做“哥老会”邓绍昌曾在广安县协兴场的“哥老会”中当过“三爷”后来升为“掌旗大爷”即首领。他曾当过广安县的警卫总办,又称团练局长。1936年去世。走近小平父亲的墓地,整个墓地十分简约朴素,掩映在一片高大茂盛的青松翠柏丛林之中,墓旁立有“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邓绍昌之墓”等字样,小平父亲的墓前有一用青石板铺就的小广场,墓前有拜台,立有墓碑,正中书:“故显考邓公老大人绍昌之墓”墓碑右下侧书有“孝男:先圣,先修,先治,先清”等字样,其中“先圣”就是小平的名字。据了解,小平于1904年8月22日(农历7月12日)出生。小平出生后,父母按字辈为他取名邓先圣。“先圣”进私塾发蒙时,私塾先生对此名字十分不满:孔子乃称“圣人”你怎么能“先圣”呢?于是先生便将他名字改为邓希贤,这个名字一直用了20年。直到参加革命后,才由邓希贤本人将名字改为邓小平。小平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但其童年和少年时代又十分平常。邓小平还不满6岁时,就到了协兴乡小学读书,11岁便考入了广安县的高小,14岁的时候考入了广安县中学。进中学不到几个月,他就被父亲送到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读书。1920年7月,该学校毕业生中,年龄最小的就是邓希贤。当时,小平同志还不满16岁。拜谒完小平父亲的墓地继续前行,便到了邓小平铜像广场,小平铜像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