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他摇了摇头。
&esp;&esp;“你再仔细想想?”
&esp;&esp;“真的没有,长官,我认人很厉害,那天跟着我离开的,人名我都能背出来,人数也没问题。”
&esp;&esp;见许德民这么笃定,那长官也没了办法,挥了挥手,告诉他可以回去了……
&esp;&esp;许德民发现,那些长官看起来越来越疲惫了,显然是事情没有进展,上面的压力又太大,他们已经有点身心俱疲了。
&esp;&esp;矿坑搜索了一次又一次,人员排查了一波又一波,他们也从信心满满变得灰心丧气。
&esp;&esp;本来应该是一件很容易就探查清楚的事,怎么就是搞不明白呢?
&esp;&esp;许德民可以理解那种心情。
&esp;&esp;他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从“唯物主义”的立场中抽身出来,相信人确实是“凭空消失”了,对于那些解决过很多棘手案件的公安同志来说,要相信这一点,的确很难。
&esp;&esp;虽是如此,听到那些传闻中的“鬼怪故事”,许德民还是嗤之以鼻。
&esp;&esp;他认为这件事情还是可以用科学解释的。
&esp;&esp;只是目前的科学还无法完全解释,就像古人解释不了雷电,解释不了天降火球一样。
&esp;&esp;那天一定是发生了一些现代科学没办法解释的事情……
&esp;&esp;许德民翻开了手中的书,这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写的《梦溪笔谈》,里面记载了一则异事:
&esp;&esp;“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
&esp;&esp;“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
&esp;&esp;这是一篇关于海市蜃楼的记载,古人不理解为何空中会出现楼阁车马,便写下了自己的疑虑。
&esp;&esp;许德民看着书中的记载,出了神……
&esp;&esp;……
&esp;&esp;“停产了一个半月,后来压力太大了,不得不恢复生产,矿坑解除封闭后,我立刻跑到了事发地点,那里除了搜索的痕迹之外,什么都没有。”
&esp;&esp;“后来有人说,傍晚时分去到事发地点,当太阳落山的时候,会感到一阵阴寒,我去试了试,什么都没感觉到,估计也是捕风捉影,道听途说……”
&esp;&esp;第1252章 悬案
&esp;&esp;“后来这件事情就成了悬案,也没人再继续调查了。”
&esp;&esp;“铜沽政府不想引起太大的恐慌,矿上也担心一直人心惶惶,影响生产,就禁止谈论这件事情了,后来的人便再也不知道发生过这件事。”
&esp;&esp;“这么多年,知道那件事情的人越来越少,毕竟消息封锁得很迅速,除了矿上,镇上其他地方的人也不清楚。”
&esp;&esp;“只有作为亲历者的我,对内情稍微了解一点。”
&esp;&esp;老人家慢条斯理地陈述着这件怪事,就像是在讲一个故事,故事只有开头,没有结尾,悬念直到最后都没有揭晓。
&esp;&esp;那轰动整个矿区的事件似乎就这么戛然而止了,然后在时间的流逝下逐渐被人淡忘。
&esp;&esp;人们只记得大约有这件事,与那些普通的矿上事故混淆在了一起。
&esp;&esp;即使是有印象的老人,在谈起这件事时,也只会轻描淡写地说道:“哦,你说那个失踪案啊?估计是人被炸没了,当时的条件就那样,疑案悬案一大堆,这样的事情常有……”
&esp;&esp;但许德民老人不一样,他知道当时为了搜寻那些失踪者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那绝对不是用“条件差”就能掩盖过去的。
&esp;&esp;人们是会美化自己的记忆的,那些不能被理解的事情会在脑子里慢慢生出“合理的解释”,让事情的发生逻辑与认知逐渐匹配,虚构出一个能被接受的答案,时间过得越久,这答案也就越根深蒂固。
&esp;&esp;“我学着《梦溪笔谈》,把那件事记了下来,每当我脑子里生出合理的解释,我就会重温一遍那件事,然后用事实来否定我美化之后的记忆,一遍又一遍。”
&esp;&esp;“这是我在大学学到的东西……”
&esp;&esp;“必须对一切未知充满质疑,这是发现真相的路。”
&esp;&esp;“我倒是没想到,过了这么久,还有人能找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