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在不交税就会被抄家没产的威胁下,其余州府不少百姓都主动上交了税。
&esp;&esp;有些地主为了避税,甚至主动将土地卖了去。
&esp;&esp;卖地后不用交地税,效仿的人不少,一时间地价竟然下降不少。
&esp;&esp;郁宁吩咐人以朝廷的名义,买了一部分回来,剩余的有的被百姓买去,有的被其余商家买去。
&esp;&esp;当此之时,齐国国内的百姓还发现了一件大事。
&esp;&esp;各地宁王开办的商行中,竟然开始低价售卖粮食和雪花盐。
&esp;&esp;最近几年世道不好,齐国虽然地处江南产粮不少,但是粮价也一直居高不下。
&esp;&esp;如今齐国国内的粮食,基本都要一两到二两银子一石粮,前两年的时候,赶上天灾战乱,甚至五两银子一石粮也是卖过的。
&esp;&esp;可是如今宁王以官府的名义开办的商行中,粮价竟然只要五百文一石,足足比齐国原本粮价最低的时候还要低了一半不止!
&esp;&esp;百姓震惊于如此低的粮价的时候,又发现商行中竟然有宁国特产的雪花盐售卖。
&esp;&esp;雪花盐齐国不少人都听说过,但是真正吃过的却是很少。
&esp;&esp;往年从宁国卖过来的雪花盐都被大富商们独占了,售出的对象都是有钱有势的人家,价格也被抬得很高,普通百姓也就只能看看,根本买不起。
&esp;&esp;那时候齐国的百姓,听说宁国人人都是吃雪花盐的,宁国人甚至有钱买盐腌咸菜,让不少齐国百姓羡慕不已。
&esp;&esp;如今,他们齐国国内竟然也有商行公开卖雪花盐,而且要价竟然只要五十文一斤,这简直让齐国的百姓都不敢相信。
&esp;&esp;等到从商行将盐买回去后,百姓们又纷纷惊于雪花盐的口感之好,恨不得立刻将家中原本剩余的盐都扔了去。
&esp;&esp;一时间,宁王以官府名义开办的商行,在国内风声大噪,连各地对新税令的反对声都被压了下去。
&esp;&esp;百姓们吃着新买的粮食和雪花盐,再也没有对宁王的任何怨言。
&esp;&esp;甚至有的百姓对宁王推崇不已,四处赞扬宁王的圣明,听到有人说宁王坏话的,都会主动维护她的声誉。
&esp;&esp;第145章 动乱
&esp;&esp;齐国境内各地不少士绅见反抗不了新税令,只得无奈屈服于收税官兵的武力威胁之下,乖乖将税钱或者土地交出。
&esp;&esp;各地百姓见到往日盘剥收刮自己的地主富商们,被官府如此整治,纷纷觉得大快人心。
&esp;&esp;齐国民间对宁王,如今更是赞不绝口。
&esp;&esp;甚至有人主动提出,想要齐国和宁国并为一国,从今往后,都做宁国人。
&esp;&esp;这样的消息传回朝中,原本等着看郁宁笑话的众臣,瞬间哑了声。
&esp;&esp;群臣又担心郁宁如今回过头来,会清算暗中闹事的人,一时间行事越发小心翼翼,每日上朝循规蹈矩,不敢再如往常般对郁宁放肆。
&esp;&esp;郁宁见到齐国民意归顺,趁机颁布了在各地推动新学的政令,并从滢炆岛调集了大量学子,送往各地充作学院的老师。
&esp;&esp;十月初的时候,郁宁刚收到各地学院顺利开办的消息,还未来得及高兴,就得知了一个噩耗。
&esp;&esp;被匆匆招来的谢维和白玉堂等人,见到郁宁阴沉的脸色都知道不好,小心地行过礼后,谢维开口问道:“殿下,发生了何事?”
&esp;&esp;郁宁沉着脸,没有开口。
&esp;&esp;一旁的苏浮生见此,叹了一声道:“淮南道谭氏反了!他们还搅动境内的士绅,将淮南道内各地新建的学院烧了,不少被派去教学的学院老师,都死于混乱之中!”
&esp;&esp;“什么!”
&esp;&esp;谢维等人闻言,大惊出声。
&esp;&esp;“这些人怎么敢如此放肆!”
&esp;&esp;谢维怒骂一声,站起身道:“殿下,属下请命,带兵前去平定淮南道谭氏!”
&esp;&esp;“谢将军稍安勿躁,殿下找几位过来,也正是想要讨论这件事。”
&esp;&esp;苏浮生安抚了下谢维,又转头对一直沉默的郁宁劝道:“殿下,此事事出意外,那些学子的死,也不是你的责任,你不要太过自责。”
&esp;&esp;郁宁闻言,一直半闭着的眼帘终于抬了起来。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