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可是他看出父亲似乎有自己的理由,必须要去做的理由。
&esp;&esp;姬成墨心中有一点不安。
&esp;&esp;宿阳那边有妖,这件事情已经传遍天下了,自从燕皇姬子翼流亡武国之后,流言更是不可抵挡。父亲要忠于这样一个深陷泥潭的王朝,这让他不解。
&esp;&esp;姬成墨皱眉思索片刻,梁王目光殷切地看着他。
&esp;&esp;梁王才能一般,他对自己心里有数,最大的优点就是会用人,并且果断。所以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儿子,他才会对他寄予厚望。
&esp;&esp;姬成墨确实有个法子,他不忍心让父亲失望,便道:“武王求贤……不仅是在求贤士,她自己也在求一个贤名。不如这样……既然她想做贤王,那就看她能贤到什么程度了。”
&esp;&esp;“郑国的流民也流窜到了梁国,梁国的流民数量本就多,我们无力安置……不如引导他们去往武国?若武王开仓济粮,可以消耗他们的实力,如果武王不接受流民,我们就可以以这为借口说她不仁不义,流民如此之多,看她怎么应对。”
&esp;&esp;他说到此处幸灾乐祸,“父王看贤明如翟王,若不是那场大地动夺去了那么多人的性命,恐怕他国内也够呛……安置流民自古以来都是难题,足够她手忙脚乱了!”
&esp;&esp;第275章
&esp;&esp;“此计可行, 但是需从长计议。”
&esp;&esp;幕僚吴英匆匆赶来,在人前对梁王和梁王公子行了礼。
&esp;&esp;姬成墨好奇地看了他两眼,道:“吴大师有何见解?”
&esp;&esp;吴英一副温和儒雅的学士作派, 虽然来得比较急,但是说话仍然不急不缓。
&esp;&esp;“流民固然可以冲击武国秩序,但是万一武王真的有本事聚拢流民呢?别忘了武国可是一个在众多流民之上建立起来的新国, 世上本没有武国人。他们处理流民的手段,比我们熟练的多。”
&esp;&esp;吴英对这一对父子内心是非常鄙视的。
&esp;&esp;梁王姬桓也就罢了, 他早知道对方是什么货色,手段刚猛有余, 而自身能力不足,做事缺乏远见。吴英本来以为姬成墨是个可以扶上墙的,结果现在再看, 也不知道是年轻还是被养得太何不食肉糜了, 表面上脑子灵活,实际上钻研的净是些蝇营狗苟上不得台面的手段, 还总是犯想当然的错误。
&esp;&esp;他这些手段放在朝堂内斗上确实好用, 在大国之间也可夹缝求生,可如果是要与国争锋,那么他的短板就会彻底暴露出来。
&esp;&esp;你梁国君主无能,处理不好流民, 不代表人家武国也跟你们一样无能啊!这么简单的问题,姬成墨就没想明白。
&esp;&esp;他是以己度人,觉得自己国家处理不好,其他国家也一定处理不好……愚不可及!
&esp;&esp;“以吴大师的意思, 此事该如何筹办?”梁王不耻下问。
&esp;&esp;“可以派流民冲击武国,但不能给对方太多的人, 二十万左右够了。”吴英道,“王上可知,这二十万人是要用在何处的?”
&esp;&esp;梁王道:“大师不要卖关子了,一口气把话说完吧。”
&esp;&esp;姬成墨下意识对吴英觉得不喜,认为对方故弄玄虚,有卖弄之感,可父亲对吴大师如此态度,他不得不学着恭敬起来。
&esp;&esp;“这二十万流民其实只是幌子,王上可以派出得力助手,在流民之间散播谣言,让他们聚集生事,郑国和大燕那边已经出现了流民起义的事情,这种情况世所罕见。我们何不将人安插其中,效仿起义?流民光是人数多当然没什么用,可如果他们能凝聚起来呢?”
&esp;&esp;吴英笑道,“这二十万流民是试探,看他们能否起事,也看武国是否有能力应对。如果他们应对不来,我们可继续煽动流民向那边凝聚,壮其声势,把他们养成武国边境大患!”
&esp;&esp;“吴大师此法妙极!”梁王不住赞叹。
&esp;&esp;姬成墨也附和:“原是本公子见识短浅,受教了。”
&esp;&esp;吴英看了姬成墨一眼,接着道:“这武国的求贤令当然也是一个机会。武王求贤若渴,各国人员皆可前往,我们何不顺其心意,利用这个机会把探子安插进去?”
&esp;&esp;“这,对方求的是有才干的人,如果送进去几个混子,怕是不会得到重用。”梁王愁眉不展,“要是真把人才送过去,我也觉得可惜呀……”
&esp;&esp;“先送就是了,也是一样的道理,前几拨人先送去探探情况,如果方法不奏效,再考虑别的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