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3章(1 / 3)

&esp;&esp;文书上的字迹曹班认得,正是出自袁绍之手。

&esp;&esp;而行文格式她也是见过的,曾经她的义兄袁隗向朝廷举荐她为泰山郡太守,举荐的文书,贾诩迁都时,跟随东观藏书一起运到了长安,后来单独存放在藏书馆。

&esp;&esp;这一份也是举荐书。

&esp;&esp;——冀州牧袁绍举荐曹操为东郡太守。

&esp;&esp;和历史上记载的不同,由于曹、段的联军,董卓没来得及火烧洛阳,贾诩的计谋也使袁氏一族得以保存。

&esp;&esp;然而和历史相近的是,长安朝廷的存在架空了洛阳的世家,袁氏最看重的嫡长子袁基,只是迟了一步,就只能投奔在南阳佣兵自重的袁术。

&esp;&esp;因此袁氏的两大领头势力,依然是袁绍和袁术。

&esp;&esp;袁绍为了拉拢曹操,向天子请封,在奏书里称臣,这是礼制,可是奏书送来长安,他应该知道,自己才是那个能看到奏书的人……

&esp;&esp;让袁绍像自己称臣,恐怕比杀了他还难受吧?

&esp;&esp;除非——

&esp;&esp;“同样的奏书,使君命人向洛阳也送了一份。”郭嘉的姿态依然谦卑,但话语里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esp;&esp;王允缺少兵力,考虑外援的话,兖州的刘岱和冀州的袁绍是他的最佳选择,但刘岱因为青、兖一带复起的黄巾自顾不暇,因此王允屡次向袁绍示好,对外放出两方合作的信号,以此来震慑曹班。

&esp;&esp;在袁绍看来,曹班没有士族背书,在长安必然举步维艰,纳吉礼和奏书同时送来,既是示好,也是威胁。

&esp;&esp;你要是接受联姻,那我们就是一家人,袁氏对外自然承认长安朝廷。

&esp;&esp;你要是拒绝,那袁氏就帮着王允打你。

&esp;&esp;曹班合上奏书,郭嘉心里已经做好了曹班会发怒的准备,但曹班并没有生气,甚至嘴角还挂上了笑意。

&esp;&esp;“郭从事还没有回答我方才的问题。”她舒展地伸手,搭在木案上,食指中指轻轻敲击着案上的文书,发出搭搭的声响,似乎在思考。

&esp;&esp;郭嘉愣了一愣,想起曹班的问题,犹豫了片刻,看她表情,一时拿捏不准她是不是真感兴趣,斟酌道:“是……使君的从弟,也是,一表人才、英武不凡。”

&esp;&esp;“嘭”的一声巨响,是秘书官捏爆了手里的瓷杯。

&esp;&esp;郭嘉也知道求娶的任务是完不成了,没来长安之前他还惦记着便算了,在亲眼看到,亲自感受之后,任谁都会觉得这主意荒谬。

&esp;&esp;可曹班却在听到他的答复后,告诉他——

&esp;&esp;“郭从事两个任务都可以完成。”

&esp;&esp;不是吧,曹班真的答应了?

&esp;&esp;这次,他发自内心地拜服道:“愿闻其详!”

&esp;&esp;只听曹班娓娓道来,语气不疾不徐,表情似笑非笑:“能和袁氏联姻,诚曹氏之幸也,只是我家尊长重门第,今我为司隶校尉,不知袁氏有郎君相配否?”

&esp;&esp;袁氏当然有啊!

&esp;&esp;众所周知,袁绍袁公子在当渤海太守前,当的就是司隶校尉!

&esp;&esp;可他要是敢回去这么和袁绍说,非被袁绍杀了不可!

&esp;&esp;郭嘉分明看见曹班笑得很开心啊!

&esp;&esp;“若是袁氏公子有意,郭从事也可提两只大雁回冀州。”

&esp;&esp;阿荷想到了那两只被拔了毛的大雁,噗嗤一笑。

&esp;&esp;将郭嘉安排在驿馆后,还不到午时,曹班神清气爽,想回书房一鼓作气将公文处理完,却见贾诩还留在堂内没走,阿荷在扫地上的瓷器碎片。

&esp;&esp;“走你自己的账哦。”曹班路过道,阿荷撇撇嘴应了,曹班给自己倒了杯茶,转身见到阴影处,符柯坐在贾诩后面,难得嘴里没有草杆,手里没有把件,就这么直勾勾地盯着尚书令。

&esp;&esp;曹班端起茶杯:“怎么?”

&esp;&esp;贾诩突然一掀衣摆,跪了下来。

&esp;&esp;“望曹侯以大局为重,许应联姻!”

&esp;&esp;曹班一口茶水喷了出来,于此同时,一只瓷杯从旁边飞过来,砸在了贾诩脚边。

&esp;&esp;“他袁氏也配?我呸!”

&esp;&esp;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