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事必躬亲的亲自守着李世民。
再说,手下那么多人,干嘛要自己亲自盯着?
“皇后放心,贫道前番便算到今日,早早借了一件宝贝给陛下护身。只需护住陛下肉身,任何邪祟、妖魔,若是敢作乱,自然会有神将料理。”
皇后和太子等人,这才放心下来。
却说唐皇神魂离体后,魂魄浑浑噩噩,不知道不觉飘到五凤楼前。
就见王不离、刘不弃两人率领的百十兵将,一身御林军装束,请自己上马去采猎。
唐皇神魂还处于懵懂状态,没多想便欣然应允。
军马行了片刻,忽见有一人高声大叫道,“大唐陛下,往这里来,往这里来!”
唐皇看过去,就见一个中年人‘头顶乌纱飘软带,腰围犀角显金厢。手擎牙笏凝祥霭,身着罗袍隐瑞光。’
端是仪表堂堂,让人一见便生好感。
骑马走进问道,“你这人何事在此拦驾?”
那人忙跪拜道,“陛下,赦臣莽撞之罪!”
唐皇点点头,那人这才解释道,“几日前,微臣在森罗殿上,听闻有乡民状告魏人曹施政不善,饿死百姓无算。
第一殿秦广大王即差鬼,催请魏人曹入地府,要三曹对案,当堂对质。
昨日案子大致理清后,便有人说魏人曹有错,那陛下也有错。
这才想请陛下去地府旁听,顺便做个见证。
臣已知之,故来此间候接。不期今日来迟。望乞恕罪,恕罪。”
唐皇一愣,随后胳膊上的阴阳乾坤扇忽然露出一道青光,径直离体,入了唐皇手里。
扇子在手,前因后果立马便回想起来。
想到石仲魁说有书信要交给地府的崔判官,心思一动问道,“你姓甚名谁?是何官职?”
崔玉心里一喜,收到石仲魁的传信后,他便按捺着心里的狂喜,立马出了地府来,等在此地等着唐皇。
拱手道,“微臣在阳间时,曾侍奉在先皇驾前,亦曾为陛下臣子。多年以来先为兹州令,后拜礼部侍郎,姓崔名玉。今在阴司,得受酆都掌案判官。”
唐皇大喜,忙从袖子里拿出一份书信,下马走上前,扶起崔判官道,“先生远劳,朕新拜的贤婿有书一封,正要送与先生,不想正好在此相遇。”
崔判官接过书信一看,无非是说,请自己帮忙,送人皇魂魄回阳。
崔判官看完,仔细收起书信,拱手道,“陛下不知,这公主结亲的驸马,乃是玉帝亲封的九天伏魔大都督,又拜宣旨的灵官。
享开府建衙,统领千二百神将之权。
又出身阐教三代亲传,更被太清、玉清圣人封为道门护教真君。
别说是下官了,便是十殿阎罗,地藏王菩萨,漫天神佛见了他,都得给三分面子。
况且大都督五百年前,便娶了玉帝、王母的亲外甥女。
他虽紧守天条,不愿惹人说闲话,可王母却几次为了这外甥女婿遮掩。这天下地下,哪个敢真找大都督的麻烦?
我等地府官佐,更不敢惹大都督不喜。今日既有大都督书信在,陛下宽心,微臣保管送陛下还阳,重登玉阙。”
唐皇大喜,暗道朕还真是生了个好女儿,而且想想玉帝都把外甥女嫁给他,难怪女婿敢说帮自己增一二十年的寿命。
两人便骑马便叙旧,不知不觉已经入了地府。
没一会,只见那边有一对青衣童子,带着众多阴司兵将执幢幡,抬宝盖,远远便高叫道,“阎王有请,有请。”
唐皇顿时一惊,忙看向崔玉,却听崔判官笑着道,“陛下安心,护卫着您的这两位将军,便是大都督府的神将,有这百十个天兵天将在,地府内无人能为难您。”
唐皇这才反应过来,一路护卫着自己的兵将们,并不是御林军。
忙对王不离、刘不弃拱手相谢道,“多谢两位神将护佑于朕。”
王不离、刘不弃立刻下马,自己俩可不是自家大都督。
人皇又是天子,就是酆都大帝和五岳大帝见了,都得以臣子礼相待。
就是老君见了,也得行礼。
忙抱拳回礼道,“我等能护卫陛下,乃是三生有幸,更是有功之举。万请陛下务要多礼,免得我等回去后,被纠察灵官告到玉帝面前。
况且公主即将做我等主母,我等护卫陛下,正所应当。”
唐皇听了这话,心里更加欢喜,收起心里的不安,很快就恢复到当皇帝的样子。
再说,名义上大唐开国皇帝是李渊,但李世民既有开疆拓土之功,也有守成、真正定鼎大唐之功的皇帝。
驾驭文武将官的本事,石仲魁这种一路顺风的人,还真比不上他。
三两下便说的王不离、刘不弃等人心里对他大有好感。
唐皇在兵将护卫下,跟着崔判官和两个青衣童子继续前进。
忽见一座城,城门上挂着一面大牌,上写着“幽冥地
海棠情欲